智库艾丰

日期:2015-07-13 浏览:1450 来源:品牌中国网

(一)

最早倡导发展智库的人

1.jpg

  艾丰是我国最早提出建立智库和发展智库的人。

  1982年,他到人民日报工作之初,接受了中央机构改革的报道任务。报道中,他提出了两个观点:一个是应该提“机构改革”,不要把它和“精简机构”混同起来。一个是应该加强智囊机构建设。1984年,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需要你,软科学》的述评指出,中国搞现代化、搞改革,首先需要决策智慧。软科学是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学问,是服务于决策的一门学问,是智库的主要理论根基。1985年,中央特别召开了全国软科学大会,万里同志做了主旨报告,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

  艾丰同时把智库思维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并完成了从“学者型记者”向“记者型学者”的转变。

  1981年到1999年,他先后在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工作。这期间,他提出了“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情”,“记者要研究问题”,“记者应该是研究者和观察家”,“新闻工作者要学一点离开版面能活的本事”等等观点,并身体力行,写出了一批有深度的报道、文章、内参,不仅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而且有些成为中央决策的参考。

  对记者和学者的关系,艾丰认为,从一方面看,记者是“浅层次、高频率、多次重复”的工作方式,似乎不利于研究问题。但另一方面,记者研究问题有四个优势:一是实际优势。新闻工作者站在社会生活第一线,接触最重要、最敏感、最前沿的情况,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思考容易联系实际。二是综合优势。记者可以接触领导、群众、企业、专家,即社会的方方面面。许多事情是要从综合的角度才能看清楚的。三是超脱的优势。俗话说“屁股指挥脑袋”,记者是猴屁股,无固定位置,不会拘泥于一个部门。四是主动优势。记者研究的问题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有兴趣的问题。利用优势,搞好研究,是记者的责任。

  1999年以后,他离开新闻工作第一线的领导岗位。在离职的时候,他说,“人生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居于领导岗位容易立功,离开领导岗位便于立言。今后将转入重点立言阶段。”此后,始终以智库人物的各种头衔,诸如经济学家、品牌专家、策划大师等等,活跃在社会上。本世纪初,有出版了《艾丰通用文库》,与他人合作建立了“中国发展研究院”。2012年8月,出版了新著《智慧的钥匙》,阐述了他多年用以研究和策划的十种思维方式,可以看作是实用哲学或“软科学”著作。2013年10月,更与他人一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民间智库机构——“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算起,艾丰以“学者型记者”和“记者型学者”两种身份活跃在智库战线上,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了。

  有人把艾丰列入“影响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30个智囊人物”之一。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著名作家 徐惟诚在《艾丰评传》的序言中评价艾丰说,“你不能不承认,记者的生涯中也可以有创造,也可以充满着创造,甚至于也可以使记者的生涯成为创造性的生涯。”《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要想总理想的事情”,敢于这样“夫子自道”,而且能够真正这样去实践的,可能只有艾丰。这正是艾丰的可贵之处、可爱之处。海尔集团CEO 张瑞敏说:我想引《菜根谭》上的一句话作为对艾丰的印象:“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经济学家魏杰则称艾丰是“思想者”、“经济哲学家”,他说:“历史好像是一条长河,人类好像在河中航行的船,有的人是坐船的,有的人是划桨的,艾丰是属于划桨人的范围。”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