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孙振耀

日期:2018-01-05 浏览:854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天秤座的孙振耀,始终在对确定性的迷恋和对不确定性的好奇之间自我冲撞。

  虽然他乐于被冠以“创业者”的身份,但我面对这位前惠普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时,还是很难将他的两种角色叠加起来——相比惯见的创业者形象来说,孙振耀显得过于精致和得体。

  几句闲谈之后,25年外企金字塔顶端带来的刻板印象被冲淡。孙振耀聊起了电影:“我非常喜欢看电影,我觉得电影是人类创新的一种方式,把不重复的故事变成一种例行的工作,我认为只有电影人能够做到。”

  在2007年退休之前,孙振耀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追求重复性。对于大型跨国公司而言,创新某种程度上是负担,最有效的管理是尽可能追求重复性,由于擅长此道,孙振耀也曾被誉为“一只走时精准的钟表”。

  如今,创业中的他努力让自己变得无序一点。“坦白讲,很困难,但我愿意承受这种改变自己的困难。”他发现,无序中有一种隐秘的乐趣,能让人感受一些过去感受不到的东西,对思维产生激荡。

  天秤座的孙振耀,始终在对确定性的迷恋和对不确定性的好奇之间自我冲撞。“勇气,我觉得是自己挺缺乏的东西。但我又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之所以学飞行,就是要锻炼自己,作为一个两维空间的动物,去体验离开地面后三维的感觉。所以,人只要是有强大的动机,勇气的问题就可以解决。”

  好奇害死猫。好奇,也能让一个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功成身退后原本可以看看书、钓钓鱼、做点投资、再顺便当当青年导师的人,一猛子扎进了创业的无底洞。在孙振耀看来,他对创业的追问,某种程度上就像我们对上帝的追问:人是怎么来的?从混沌初开到万物生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答案。

  选择及优教育作为创业方向,恰好呈现了孙振耀的“双面性”:一方面,用外企积累半生的管理经验,去帮助亟待突破规模瓶颈的民营企业,因为组织能力是后者的桎梏,也是孙振耀和他的及优教育最擅长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从目前40多家客户,到畅想的1 000家乃至更多,在及优教育这个创业“试验田”里,孙振耀希望自己设计的模式是可验证、可复制、可扩张的,从而真实体验一把“从0到1的创世纪”。

  (以下内容,根据对孙振耀的采访整理,用第一人称方式叙述。)

  我在外企工作了25年,的收获就是对管理的认知。2007年退休后,我感觉,外企的管理思想和手段需要到民企去验证。在其后很多年时间里,我都在锻炼自己在民企的管理能力,去体验做一把手的挑战。简言之,我在学习创新。一路总结之后,我创办了现在的及优教育。

  及优教育和我想做的事

  及优教育想要解决企业持续增长的问题。在惠普,我刚来大陆时带的团队与离开时的团队相比,规模上有了巨大变化,也过了很多坎。如今,很多民企有坎过不去,从管理的逻辑上,我觉得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商业模式的问题,二是战略问题,三是组织能力问题。及优教育重点解决的是组织能力问题。也就是说,在不改变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前提下,要实现增长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如今企业普遍产能过剩的现实意味着,作战场所很可能已经不在生产领域了,战略必须偏向于营销。如果是这样,组织能力应该怎么匹配?换言之,要提升销售部门的组织能力,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第一是能力定位。先确定你的销售部门是做交易型销售——卖一个杯子;还是做解决方案型的销售——卖一套“蟹八件”。销售部门的定位首先要清晰。

  第二是销售模式。如果你卖的是“蟹八件”,卖给谁,用什么方法卖?这是销售模式的问题。

  接下来运营。从漏斗管理、机会管理、销售过程管理到客户管理、交互管理、运营管理,这是很多销售负责人不愿意干的活,但必须要干。

  再往下就是销售人才培养和绩效管理、指标管理、行为管理,最终回到源头——预算管理,去实现公司的销售目标。这是一连串的逻辑关系。

  这里所谈销售的逻辑关系、能力的定位,一定与企业战略有关系,而战略又跟商业模式有关系,因此它不是一个独立事件。虽然我们不跟企业探讨商业模式,但会去了解企业如何赢,然后帮他们一步一步地实现。也就是说,用组织能力来支撑企业的竞争战略,这叫配称。

  体系结构搭建起来了,的困难是让销售负责人动起来。销售负责人都是业绩驱动的动物,时间表是按年度过的,有了今天不一定有明天。及优要促使他们从关注短期利益转向关注长远。因此我们设计了“二人转”模式——销售负责人加上销售管理师。后者不是岗位,而是一个职能,可以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兼任,也可以是销售负责人的助理或是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人。“二人转”的两个人对管理语言和体系的理解必须一致,差别在于,销售负责人负责决策,销售管理师负责执行。

  然后,及优为他们配一名指导老师,相当于健身教练,两个礼拜一次电话会议,跟踪进度,解决困难。还有一年两次的家访,跟老板聊,跟高管聊,跟销售负责人聊,辅之以线下工作坊,进行方法论的培训和案例分享。

  关于方法论,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工具叫GSA管理导图,G是目标,S是策略,A是行动。比如说,你想把体重控制在70公斤以内,这是目标(G)。那么路径是什么?你可以到医院去做抽脂来控制体重,也可以每天走两公里,这是路径(S)。接下来,如果你决定了路径是每天走两公里,你怎样保证能够做到?行动(A)是什么?你可以:第一,找个教练陪练;第二,每天固定挪出一小时走路;第三,买一只运动手环,把结果放到朋友圈里面去,让大家一起来监督。假设所有这些事情你都做到了,你的目标就能达到。

  归根到底,及优是想改变中国民企内部的管理习惯,这必然带来很大的冲击。我常常讲,中国民企的管理风格大多数归结为两类:老鹰捉小鸡和打地鼠。所谓老鹰捉小鸡,是一种运动式的管理。老鹰动一下,母鸡赶紧动,后面的小鸡就跟着跑。小鸡刚跑过去,母鸡又跨回来了,如此这般折腾。很多企业的员工最怕老板去外面听演讲,听到什么新变化,回来就折腾。打地鼠则是事件型管理,有什么问题冒出来了就赶紧去打,打完之后,却不知道问题会不会再冒出来,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

  所以我们希望民营企业的老板能够静下心来,一步一步去做,等到系统搭建完成了,跨过了那个门槛,规模就能够上去。及优教育最核心的使命就是促使企业采取行动提升组织能力,跨越成长鸿沟,否则跟其他的培训机构有什么差别呢?

  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企业高管退下来,大概55岁左右,实现了个人财富自由,对从0到1的过程感到好奇。及优教育聚集了好多这样的高管,他们的管理经验加起来超过了100年,都是希望继续为商业创造价值的人。

  学习处理“不确定的不确定性”

  有时候与民企老板聊天,他们会说,振耀啊,我们是两种人。你是处理确定的不确定性的人;我们是处理不确定的不确定性的人。我想想,也对。在惠普时,老板对我就一句话:交给你做,我放心。优秀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就在于能够处理确定的不确定性。当老板说了“往东打”之后,剩下都是我的事。

  过去,我在对下管理和对上管理方面,都画三个圈:第一个是Why,第二个是How,第三个What。老板说,振耀,我要这个东西(What),我就会问他为什么要这个东西(Why),而不是立即说“好的”。明确了Why之后,再在How的部分自由发挥。我在惠普公司能得到成长,就是因为有这个How的空间,叫“框架内的自由”。在领导自己的团队时,我也一定会把Why告诉员工,而关于How的部分,只下指导棋,给他们留足空间。恰巧很多民企,老板不管What,也不管Why,却紧紧盯住How,觉得下属这样做也不对,那样做也不对,把自己搞得很累,这样的老板是做不了大公司的。

  之前很多年我都在“框架内的自由”下进行发挥,但现在,我对处理“不确定的不确定性”有更大的好奇。就拿目前这个创业团队来说,依然并不完全具备“处理不确定的不确定性”的能力。下属很少质疑我的决定,开会也绝少辩论。哪个创业团队不辩论?如果都觉得老板的决定是英明的,问题可能就大了。

  我给自己找到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在领教工坊,让其他的企业家来PK我。我的创业方案改了好多次,每次都是把企划方案拿到他们面前,结果真的被PK掉了。我甚至主动让80后的小孩子代表这个年龄组也来PK我的。这个PK过程很值得,但也很痛苦。

  不独是我。在领教工坊的私董会小组里,多少个亿的大老板经常被PK得痛哭流涕。他们是很孤独的,身边没有几个人说真话。

  作为领教工坊的领教,我带领的这个小组已经第六年了,有60%还是创始组员。做领教,非常重要的是陪伴,而不是教他们。因为知识总有耗尽的一天,而陪伴可以促使他们去行动。譬如这次我们在成都的私董会,一个老板对他要干的事信心十足,但在公司内部没有人质疑他,老板心里就迟疑了,这个决定对企业可能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于是他把问题拿到私董会来验证,当大家PK完以后,老板看到了这个决策背后的本质问题,大多数人认为方案是可行的,只要注意某些问题即可,这样老板就信心十足了。我们每次都要解决具体问题,不搞务虚的讨论。做领教,最重要的是辨识问题,而不要老想支招。

  贴到地面,把勋章一个个拿掉

  有一次在成都的活动中,一个朋友这样问我:“孙先生,过去我们要接近你根本不可能,但现在,你跟我们一起坐在啤酒屋里喝啤酒,你为什么愿意这样子?”我说,你是第一百零一个问我这个问题的人。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定义自我的认知。我很喜欢一个关于领导力的解释,它说,领导力就是了解自己的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