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峰:吃阿胶长大的传承人

日期:2016-05-12 浏览:952 来源:品牌联盟网

  从学徒到总裁,40余年专注服务于同一家企业,这是他一个人的奋斗史;从手工作坊生产到智能化生产,40余年实现千年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是他带领一个团队的战斗史。40年传承的,不只是技艺,不只是品质,更是国粹文化的亘古悠扬。他就是16岁师从东阿阿胶第七代传人刘绪香,如今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秦玉峰。

  吃阿胶长大的传承人

  40年前,年仅16岁的秦玉峰来到山东东阿阿胶厂当学徒工,每天洗驴皮熬胶的他未曾想到,有一天会成为这间公司的掌舵者和国家级阿胶炼制技艺的唯一传承人。2013年,在许多中华老字号还在传承与创新中纠结的时候,东阿阿胶已成为全国中药行业的第一大品牌,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华传统文化推崇备至的秦玉峰,目前正在计划推出阿胶、人参、虫草等传统名贵中药的膳食补充剂系列产品。秦玉峰要带东阿阿胶实现他中药养生保健行业的“中国梦”。

  回想起当年入厂时的情景,秦玉峰仍然历历在目:“道路泥泞,厂房有窗没玻璃,没有机械设备,所有工序全部是手工的,处于一种非常原始的状态。”秦玉峰所在的阿胶厂,制作技艺亦是凭靠师傅心口相传。在众多学徒中,秦玉峰笑称自己不是大的,也不是最有力气的,“但我是个特别要强的人,即使擦玻璃也要擦到最好。”他从最苦最累的熬胶开始干起,因为做事情格外认真,且善于思考,很快在学徒中脱颖而出。师傅很喜欢这个悟性高的徒弟,常带他回家吃饭,并在饭桌上把自己多年的制作心得和传统制胶秘籍倾囊相授。

  学徒到CEO一直认真严谨

  “我是吃阿胶成长起来的。”秦玉峰感慨地说。当初那段最苦的日子,一直是他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如今的东阿阿胶,早已从传统手工作坊成长为一家知名上市公司,当年的懵懂少年亦成为行业内的传奇人物。秦玉峰担任东阿阿胶掌门人的这8年,东阿阿胶从一个年销售额1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传统企业,成长为净利润12亿元的行业翘楚。在2013胡润品牌榜中,东阿阿胶以品牌价值78亿元位列医药类品牌第二位。

  秦玉峰长相儒雅,说话幽默风趣。谈起他研究多年的阿胶更是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唐诗元曲信手拈来。从东阿阿胶这些年在国内外市场的拓展以及产品上的创新,不难看出他作为企业管理者超前的眼光。

  许多中华老字号在出口时受到的重重壁垒,东阿阿胶早在十年前就已解决,并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二十几项阿胶质量内控标准。

  “比如传统做法一般会在阿胶块上用朱砂刻字,一些企业目前仍然是采用这种方式。我们很早就改成了激光刻字,主要是为了防止在出口检测时重金属超标。”据秦玉峰介绍,阿胶原粉等产品出口日本,经日本厚生省指定的权威检测,包括农残、兽药残留、重金属、二氧化硫等842个项目检测均为零检出。现时东阿阿胶生产经营的百余种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等10个国家和地区。最近三五年,公司产品在香港的销售正以每年35%至40%的速度增长。

  让秦玉峰引以为傲的是,东阿阿胶一直坚持所有产品执行统一质量标准。出口和内销的产品同质同价。在他看来,好的东西要国人自己食用,“我们首先要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如果国内市场得不到满足,我们可以选择不出口。”同时他还坚持每个月都给自己的员工发东阿的产品食用,也充分显示了他对东阿产品自身的强大自信。

  2012年8月,东阿阿胶获得韩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KFDA)批准,可以以食品身份在韩国进行销售,使得过去只能在韩国医院作为药材使用的阿胶进入韩国保健食品领域。

  几年前,即使是在中国,阿胶在很多人眼中亦只是一味药。为改变这一观念,东阿阿胶2006年开始实施“文化营销”和“价值回归”战略。通过对阿胶的疗效演变史、滋补养生史进行挖掘整理,编写《阿胶拍案惊奇》,并透过《甄嬛传》等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渗入,潜移默化地改变消费者的心理,使得公司推出的桃花姬等保健品销量激增。

  东阿阿胶目前已稳稳占据阿胶品牌的头把交椅。但坚持“在传承中创新”的秦玉峰有着更大的野心,他透露,东阿阿胶已经把目光瞄准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开发中药膳食补充剂系列产品,改变国人中药养生保健的习惯。

  东阿阿胶究竟价值多少

  秦玉峰曾说过一句话:“真正地道的阿胶,是滋补国宝,值得我们去用价格对它表示起码的尊重。阿胶跟别的产品不同,好阿胶在国内,在山东东阿,在东阿阿胶。”

  这句话似乎是对东阿阿胶十年来一直在坚持的“价值回归”战略的呼应。“价值回归”是秦玉峰2006年担任东阿阿胶总裁以来为公司未来制定的战略。

  2006年秦玉峰刚担任东阿阿胶总经理(总裁)的时候,一些基金经理到公司考察。他们问了很多问题,既有战略,也有策略,却没得到满意答复。他们质疑说:“你说的这一套,怎么跟刘总(前任董事长刘维志)、章总(前任总经理章安)说的都一样啊?”秦玉峰道:“我们的战略是长期的,怎么能不一样呢?”

  他们有些不屑地反驳说:“你说的什么文化营销、价值回归,我们都知道。这算什么?完全是忽悠!”秦玉峰不说话了。他知道这些基金经理希望他给出每年业绩至少增长30%的承诺,但他不说。

  “我有100%的把握,但我就不说。”秦玉峰道,“我关心公司长期的发展,他们更关心短期。”

  几年后,还是这些基金经理到公司考察,见到秦玉峰就说:“你真不是忽悠。你说的那些,都实现了。”

  公司越往前走,股价越高,秦玉峰就对那些基金经理越来越冷淡。他担心那些人太急功近利,靠得近了会干扰公司的经营。有时他们会在股东大会上发生争执,他的回答就只一句:“对东阿阿胶,到底是你们关心多还是我关心多?”基金经理们一下子就闭嘴了。

  让秦玉峰发现阿胶的“价值”,是一桩偶然。那时候为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秦玉峰他们整理了大量史料。他发现了一份有趣的资料。

  “在明代,记录商业史的目录对阿胶的商业流通有详细记载。阿胶当时每市斤课税银一钱六分,按当时税收惯例,流通税占销售额的1/20,推算阿胶价格大致为每市斤三两二钱白银,折算到现在相当于每市斤4000-6000元人民币。”

  秦玉峰上任后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通过文化营销实现阿胶“价值回归”,现在他终于找到了“价值回归”之路。

  他开始组织人马梳理阿胶的历史、历代医学家、药学家、文化名人等对阿胶的评价与论著,以及各种文学典故与诗词歌赋。他们还真找到些好东西,既有朱熹劝其母亲进服阿胶的书信,也有曾国藩千里迢迢送阿胶为母亲祝寿的传奇。它们有的变成了阿胶文化史料,有的变成了《阿胶拍案惊奇》。

  在整理史料时,秦玉峰他们也得到了别的收获。他们发现关于阿胶的医方竟有3200多个方子,医案1700多个,还有200多膏方和300多个食疗方。他们把这些东西印刷成册,作为文化产品送给消费者,让他们既知道阿胶何以得名以及阿胶之功效,也知道阿胶到底该如何进服。

  文化营销带来的“价值回归”体现到了股价上。在经历过2007年的股市“过山车”之后,自2008年11月5日股市触底以来,两年半时间里,“东阿阿胶”股价高涨,成为A股市场上有名的“医药龙头”“驴皮牛股”。

  一些券商研究报告也显示出机构对“东阿阿胶”的青睐。招商证券的一份报告称:“东阿阿胶的‘阿胶价值回归’战略是正确的,东阿阿胶近乎垄断了阿胶市场,垄断带来话语权,能更从容地把战略做到极致。”

  对于券商的长期看好,秦玉峰表示并不感到意外。“阿胶不只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阿胶价值回归代表市场对于阿胶价值的认可,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也代表顾客对公司的未来充满希望。能否成为最牛股票我们并不看重,我们看重的是,东阿阿胶能否成为最牛的公司。”

  东阿阿胶的确成了“最牛的公司”。在全球领先的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国际品牌集团)发布的“2015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东阿阿胶跻身中国价值的50个品牌之列。

  东阿阿胶如今是中国滋补养生品牌,东阿阿胶的一系列产品,已经被广大消费者定义成了“大牌”。有的消费者也会抱怨产品定价太贵。

  “价格的问题我不想多说,主要还是驴皮资源紧缺、产能受控造成的。我想说的是,一款真正的好产品、一个真正的好品牌,面对顾客的时候,应该有怎样的心态?”

  秦玉峰说,他一直将自己定义为一位“匠人”。他希望以“匠人”的心态去打造好的产品,塑造好的品牌。“我在东阿阿胶工作了41年,41年来我就是一个阿胶的炼胶工匠、公司经营的匠人。我也有梦想,也想成为巨匠,但无论成为什么,匠人就是我的初心。”

  秦玉峰说,匠人看重的是自己的产品,也看重自己的口碑。“对我来说,东阿阿胶能够提供地道的产品,这些产品能够安全、有效,并且赢得顾客的好评,就是对我这个匠人的褒奖。”

  “匠人”技艺和“匠心独运”打造出来的国宝阿胶到底定价多少才合理?秦玉峰没有直接回答,但他心里有答案。他的答案是“无价”。文/冯琳 人物周刊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