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鹏:不着急先生慢中求大

日期:2015-08-25 浏览:1021 来源:品牌中国网

  表现出的“不着急”背后,是平衡和节制。

  “在进入投资行业的第4年,我才投出了自己主导的第一个项目。”丁海鹏说。

  这种投资速度在今天的投资圈几乎不可想象。刚30岁的丁海鹏现在是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Bertelsmann Asia Investments,以下简称“BAI”)合伙人,他常跟公司的投资新人说——不要着急。“可没人听。”他摇摇头说。他也理解新人们的这种着急,如今的投资环境不比前几年,竞争更激烈。

  今年已经是丁海鹏进入投资行业的第9个年头,他几乎是跟这个行业和所工作过的机构从微小时一起成长起来的。“不着急”是他的经历,也是熬出来的经验。这个“不着急”的背后,是平衡和节制。

  摁着性子做投资

  “我那时也着急。”丁海鹏说。他几乎是被摁着慢下来。

  进入投资行业,对丁海鹏来说,是兴趣使然,似乎也有某种执拗。

  他从小对计算机编程就很感兴趣,初中时自学写代码。高考后却误入南京大学新闻系,但在后两年他找机会转到了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又在一年内学完计算机系四年的课程。可把编程作为职业,他只做了一年的时间。

  学计算机的时候,他希望能成为Top Coder,但刚毕业的时候发现这个目标太遥远了。当时他去申请过微软的MVP(微软最有价值专家),可觉得始终是成不了最好的那个,或者这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我的性格是那种做事情要做就做最好。”2007年,丁海鹏选择了把自己的第二个兴趣──金融作为职业选择。

  丁海鹏在大学时就考了CFA,但考虑到自己不是金融专业,所以他选择了金融行业里自己最有可能进入的领域──VC。“我觉得做投资,要有一颗极其希望去赚钱的心。这不是什么错事,它是一个原始动力。”丁海鹏说。可对于赚钱,他还有一份自觉,“赚钱分赚快钱和赚慢钱、赚绝对值和赚倍数,VC可能属于赚倍数的慢钱这个类别。”

  出师并不顺利。丁海鹏到一个知名投资机构去应聘,最后只剩下两个人,他和后来成为红杉资本副总裁、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的曹毅。最后,那家机构选择了曹毅。丁海鹏则去了当时初创才一年的华创资本(简称“华创”)。

  在华创,丁海鹏看到了一种非常谨慎地做基金的“慢”方式。那时的华创还没有天使基金,几乎都是创始人唐宁自己投入的钱。丁海鹏把唐宁称为“带我入门的师傅”,形容他“从智商到情商到管理能力都特别厉害”。唐宁2000年回国之前,在美国是做投资银行业务的。回国之后,他于2006年创立了华创和宜信。按照他的资历和资源,建立一个基金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他偏偏选择了一种看似很笨的方法,用财务咨询服务换对方公司股份的方式去做投资。

  当时华创给公司做财务顾问从来不拿钱,如果公司不愿意给股份而只愿意给钱,他们就不做这单财务顾问的生意了。对此,唐宁的一个观点,对丁海鹏影响很大:“永远有机会做基金,但是永远只有一次机会。因为一旦第一个基金做砸了,投资人不会再把钱给你。但随着时间积累和年纪增长,第一个基金做砸的概率会越来越小,只要你还在市场上做。”

  在华创的时候,丁海鹏的工作是执行,“跟在老大后面跑”。他参与了2014年纳斯达克上市的达内教育、易才等项目的服务,正儿八经地跑到企业里去工作。比如在易才,丁海鹏做了6个月CEO助理,“天天做很多看似琐碎的事情,但都是比较战略层面的”,像大的合作、融资、董事会报告、竞争对手分析等等。

  当时的丁海鹏刚刚进入投资行业,“对VC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对投资工作没有预设的想象。“当时就想去做一份跟金融有关的工作,做了觉得挺喜欢的,因为跟做开发是两码事儿,做的都是公司层面的大事儿。”

  扎到企业里面之后,丁海鹏感觉出有一点恍惚。“往往一个公司,跟它接触得越深,会发现哪怕一个好公司也有缺点。从外面看有缺点,在里面看会发现更多缺点,甚至你会觉得这个公司快完了。”

  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在独立投出第一个项目之前,丁海鹏有4年的时间看到很多公司在好坏之间的变化,原来大家认为是很有潜力的公司,后来变得业绩很差,或者原来有人觉得有问题没有投的公司,后来一飞冲天。“见过这些之后在自己做决策的时候,可能会更好一点。而且,投下去之后你会发现,投资生活才刚刚开始。投一个、两个,甚至十个,这只是一个动作,其实不能说明什么。”丁海鹏说。

  2008年,唐宁把精力转向宜信,但丁海鹏还不是特别希望去创业。“我在VC行业才干了一年多,想正儿八经多干一段时间。”当时的BAI刚成立,主要关注新媒体、教育和服务三大领域,而丁海鹏在华创着重看的就是教育行业和服务外包行业。BAI向丁海鹏伸出了橄榄枝。

  刚去BAI的时候,是丁海鹏感到最着急的阶段,他希望能干出成绩。但环境不允许。因为金融危机,一方面投资行业的节奏都非常慢,大家都在很谨慎地精挑细选,另一方面,机构内外都有很多限制条件。这都让丁海鹏不得不慢下来。

  在BAI,从2008年到2010年,他基本上都是跟着老板龙宇做执行。看的项目越多,他越发体会出“慢”的好处——VC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生意模型,今天投的项目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看出其发展的好坏,这会让很多人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他逐渐懂得告诫安抚自己,“别着急,好好地把好公司、坏公司看一遍”。后来他庆幸,自己在一开始就没有接触太多烂案子,没被烂案子缠身。

  三年之后,2011年,丁海鹏连续主导投出了爱点击(iClick)和蘑菇街。前者是一家香港的在线效果营销公司,去年底宣布获得国内的公关媒体公司──蓝色光标(300058,股吧)的6000万美元投资;蘑菇街目前是国内知名的女性电子商务平台,去年6月刚宣布完成新一轮超过2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

  入行9年之后,丁海鹏跟新同事讲:“好公司或坏公司都有投上或者没投上的可能,最让人沮丧的是投上坏公司和错过好公司。遇到这种情况,会让人产生极大的挫败感,甚至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怀疑。我希望一开始就投到好公司,良性循环。即使一开始投的可能不是大案子,中间可能会犯错误,但是一定要把它控制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

  看企业要进得去、出得来

  丁海鹏在华创扎进服务企业里的时候,常听唐宁讲一句话——“把手弄脏”。但看过太多公司之后,从投资的角度,丁海鹏对这句话解读出了另一层意味。

  他总结:投资时的“把手弄脏”其实有利有弊。“有很多大的PE请一些很有企业运作经验的人来做投资,他们的观念往往会异于常人,但是也很容易过于兴奋或者过于悲观。”关键是,投资人看公司要能进得去、出得来。“一定得出得来。”丁海鹏强调。

  怎样跳出来?丁海鹏的经验是,对一些问题求甚解,一些问题不求甚解。这是个显得有点艺术的问题。“人是排第一的。首先,一定得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人不靠谱,就不用再往里看了。人靠谱,看企业里面的时候我也会相对放松一点。” 丁海鹏说。在事的层面,就是分清轻重缓急,“只要那些重要的事儿都是对的即可,不需要所有事儿都对”。

  同时,他认为“人”也是最可靠的部分。因为BAI最开始专注于成长期投入,在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丁海鹏甚至尝试过跟着老牌投资机构投,可后来发现,效果并不见得好。他复盘一些不太成功的投资案例,发现问题就出在CEO的选择上。可能跟所在行业里的人比,那个CEO已经是最强的了,但他还是有短板。所以,一个真正最强的CEO必须有突出的长板,有能力弥补自己的短板。丁海鹏把这样的人称为“情商和智商都高的人”。至少,在某一个方面要有特别突出的能力。做用户端2C产品的CEO,要有比较强的产品能力;做to B产品的,针对开发者端的最好有很强的技术能力,针对企业端的最好有很强的销售能力。

  既然投资无定法,他决定还是按照自己的判断来投——看一个产品或者模式,如果找不到最好的解决方案,也找不到行业的领头者,就跟着最好的CEO。最强的CEO有的可能把方向找对、把执行做好,解决掉企业遇到的内外部的问题。

  蘑菇街、拉勾网是丁海鹏对这一投资策略的两个最典型实践。2011年,BAI决定开始投早期项目,丁海鹏找到了蘑菇街。当时的蘑菇街团队还不到20个人,相对于BAI之前投的项目,那时蘑菇街算是非常早期的项目了。但丁海鹏非常看好陈琪。“天才的产品经理,全面的管理者,精神领袖。”丁海鹏评价。

  因为BAI也投了瑞丽,丁海鹏知道女性社区的价值,也看好女性购物这个方向。同时他也去看了美丽说。最终,丁海鹏拉着自己的老板龙宇去跟陈琪聊,两人做了一致的决定:投!后来的蘑菇街发展迅速,也在危机中完成了变革和转型。之后蘑菇街的四五轮融资, BAI都跟着加大投资进去。目前,BAI是蘑菇街的机构投资人。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