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时间张佑:一位普通而真实的创业者

日期:2015-08-18 浏览:811 来源:品牌中国网

  A16Z的合伙人Ben在《创业维艰》里说,“我只在顺境中当过三天的CEO,剩下的8年几乎都是举步维艰的日子。”

  这句话是真的。真实的创业者都知道,创业一直就是件困难又曲折的事情。可惜由于幸存者谬误,大众从媒体或者身边朋友口中获知的印象,却是创业是一件无比风光而且一帆风顺的旅程。

  张佑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而又真实的创业者。他是点名时间的创始人,从11年到15年,高峰低谷都曾走过。现在的他正在从低谷往外走,前方有太多未知。

  我们约在esse咖啡。刚在深圳举办完周年大会的他,整个人看起来都很累,双眼全是血丝。我们一起聊了聊他的创业经历,一个普通的创业故事。

  初期的摸索

  时间回到2011年。作为当时国内最早的众筹平台,点名时间留给国内那批早期用户的印象,一直是最早的中国版Kickstarter的概念。平台上众筹的项目五花八门,但是筹到的钱都不多。毕竟在当时,众筹在国内还是个非常新的概念。

  点名在当时的状态应该还是以尝试为主,各个方向都会去试,也试出了一个《十万个冷笑话》的电影众筹,一下子破了100万元,反响挺大的。但是最终点名选择智能硬件作为主攻点,一方面是当时国内硬件市场日渐火热,另一方面是艺术领域的不温不火,两相比较,路径就定了。

  占据市场先机的点名时间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思路。平台上的项目分两类:一种是普通项目,平台方在这些项目整个众筹的过程中参与的力度相对会浅一些,比如帮助项目对接宣传视频这类比较简单的资源;另一种则是超级项目,平台参与项目众筹的力度会加深,专门派团队和项目方一起给项目做定位,还会深度帮助项目对接孵化器、供应链和投资人等资源。

  2013年末期,一款名为Cuptime的智能硬件作为超级项目成功引燃了市场,在点名时间上的众筹金额一路飙到了170多万人民币。

  硬件创业者们看到cuptime在产品未实现量产、未得到投资人肯定的情况下,就在点名时间上成功众筹到了一笔大钱,纷纷想要效仿。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找到张佑,希望自己的产品能上一次点名时间的众筹。点名时间一时也成了国内最为火热的众筹平台。伴随着硬件创业的火热,点名不知不觉间站到了这股浪潮的顶端,各方资源都开始向它靠拢。

  一次关键的抉择

  看着眼前这块发展趋势良好的市场,张佑的心里开始有了新的盘算。

  他希望点名时间的平台能长得再大一点,用户扩张的速度也能再提高点。而众筹平台跟普通平台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平台的两端都是“鸡”和“蛋”的关系。看着左边的创业团队和右边的C端用户,张佑想着:用户数增上去了,理所应当,平台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这时他心里那杆衡量“鸡和蛋”的天平,已经悄悄偏向了用户这头。尔后,点名时间为了更快速的增长用户数量,加大了保障C端用户利益的力度。

  张佑在平台上开始倾向于选择那些已经能实现量产的项目,并且,平台对创业团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能量产的项目相对成熟,用户在众筹上选择支持之后,不用担心产品最后出现跳票的问题,自己的利益能受到保护。

  但这样一来,点名时间大量拒绝很多虽然不太成熟但很有潜力的早期项目。这些项目有的因为团队不够完善或者供应链等问题,再也无法得到点名时间的青睐。这批项目被迫开始慢慢流向其他的众筹平台。

  到了14年4月份,点名时间在战略上的调整更加明显了。

  他们对外公布放弃众筹模式,转为智能硬件新品首发平台。所谓的智能硬件首发,说白了就是在做产品预售的事情。但这次转型的效果并不太好,点名时间的社区气氛已经开始悄悄发生了改变。

  原本用户在平台上留下的都是一些很正能量的积极评论。但在转型做产品预售之后,用户不再抱着众筹的心态,更多的像是在一个电商平台上买东西。平台上的留言也开始变成“产品如何如何不好”、“发货时间怎么这么晚”这类评论,甚至有了A用户嘲笑B用户支持某些早期项目的行为,这对众筹积极性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

  在点名时间逐渐沦为平庸、甚至慢慢消失于用户视野的过程中,京东、淘宝、苏宁等其他新玩家杀入了众筹这块市场。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在选择众筹平台时奔向了这些新出现的平台。

  身陷低谷

  张佑这时的心里不太好受。在转型做首发平台后,他已经感觉到了平台和创业者们的关系其实是在慢慢疏远的。以前他做众筹,创业者们都把点名时间当做朋友。做了首发之后,朋友这层感觉变薄了,更多的似乎只剩下交易。

  这一点变化,究其原因,在首发平台上,创业者们只是借着平台为自己的硬件产品做预售,和平台本质上只是做生意的关系。

  而此前做众筹时,平台会更多的参与创业项目本身的众筹过程,帮助项目对接各种需要的资源,提供扶持等等。当然,首发平台上的很多项目已经拥有了那些早期团队无法相比的体量,他们事实上也不再需要平台这种额外的帮助了。

  然而事已至此,点名时间的没落证明了张佑选择的这次转型是失败的。

  有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他陷入一种严重的自我怀疑的情绪中。因为自己在战略方向上的一步之差,公司的发展受到非常不好的影响。在这段时期,他常常感觉无法面对自己的团队。因为当初是自己一手决定要从众筹转型做首发的,团队里也有人质疑这一做法,但身为CEO的他还是决定就这么做了。

  回归初心

  扛过这段时间不容易。在低谷期,张佑拜访了以前结交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创业团队。他想向这些团队请教自己心里的疑惑,为点名时间找到一个新的方向。

  最后,拜访一圈下来,他的心里终于慢慢有了答案。点名时间应该回归初心,“做原汁原味的众筹”。

  此时国内的众筹市场已经是另外一番景象。京东和淘宝已经成为国内的两家众筹平台,他们玩的是首发和预售阶段的众筹,用户在平台上更多的像是在购买商品,走的其实是电商的逻辑。当初转型失败的点名时间没能做成功的事情,骨子里就是电商基因的京东和淘宝相较而言确实是更合适的人选,他们平台上也有足够的流量可以撑起来。

  张佑觉得,在预售这块玩电商的逻辑,点名时间肯定玩不过京东和淘宝。另外一点,他还是更想找回当初那批早期项目和更加需要帮助的创业团队。

  “原汁原味的众筹”最后定位在了产品原型、试模的早期阶段。如果把一款硬件产品的诞生过程粗略分成想法、原型、试模、预售和销售五个阶段,张佑希望点名时间能在上游端产生一些更大的价值和作用,而不是像京东和淘宝那样,更偏向电商的预售和首发。

  这是他在经过一次错误的转型之后,对“众筹”这个概念产生的新的理解。众筹不应该是电商和渠道,而应该是连接初创团队早期成长过程中所需资源和帮助的枢纽。

  对真正需要众筹的创业团队来说,众筹的意义包括了获取第一批铁杆粉丝、媒体首次曝光、市场验证、融资、产品制造、产品物流等等。把平台定位在上游,平台本身更容易形成小生态,可以更多的帮助那些还不成熟的小团队,为他们带来更多元和更丰富的资源对接服务。

  对用户来说,电商和众筹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逻辑。前者是先有已经成型的消费产品作保证,再进行消费动作;而后者是先消费,再以此帮助团队做出消费产品。真正的众筹更多的带着“造梦”的色彩。

  重新出发

  想清楚这些事情后,做了相关的准备,张佑决定再次出发。2015年8月份的第一个周末,借着点名时间10x10创新趋势大会,他在深圳宣布了点名时间回归众筹平台的消息。

  走过一次弯路的张佑,带着回归初心的点名时间,再次踏上了征途。从国内最早的众筹平台,到此后几近于行业中消失匿迹,再到此次重新回归众筹,点名时间经过的这4年时间中,众筹行业早已物是人非。

  摆在张佑面前的道路并不平坦,他面临的挑战其实很大。毕竟,经过高峰低谷的4年,点名时间这块牌子在消费市场里还有多少影响力目前还是未知数。但至少他之前已经探过一次路了,再次走起来,心里应该也没有多少顾虑了吧。

  后记:

  在采访过程中,张佑说自己私底下常常和一些创业公司的CEO们聚会,在这样的聚会上彼此很容易打开心扉,因为双方都很能理解“CEO每天要承受的那种压力”。“国内市场的竞争激烈而且野蛮,抗压能力可能是对CEO们的一个挑战了。”

  也因此,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他说自己在经历过点名时间的起伏之后,对上面这句话的理解真的更深了。“不过还是挺感谢那次经历的,让我学到一些东西。可能创业就是这样吧。”

  祝福这些普通的创业者们。来源:36氪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